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与战略全局。2025年9月16日,第九十五期“科普中原说”院士报告会在中共周口市委党校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周口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周口市委党校 河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首席专家许为钢应邀作主旨报告,为现场听众带来一场关于“中国饭碗”的深度科普与思想盛宴。报告会由周口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主席刘汉瑜主持。
报告会上,许为钢院士以《我国主要农作物育种进展》为题,以其数十年的科研积淀和宏阔的战略视野,从种业的战略地位、我国主要农作物育种的发展成就、当前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三大维度,进行了系统深入、鞭辟入里的讲解。他用一系列权威数据和生动案例,清晰勾勒出我国育种科技从奋力保障“吃得饱”到稳步迈向“吃得好”的壮丽征程,重点阐述了小麦、水稻等重点作物育种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报告深刻揭示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如何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如何驱动育种技术从“经验选育”向“智能设计”跨越式发展,展现了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的科技实力与创新成果。
周口市政协副主席、市科协主席刘汉瑜在主持和总结点评中表示,许院士的报告远不止于一场科学知识的普及,更是一堂深刻的国情课、战略课和发展课。他强调,报告极大地提升了与会者对保障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的认知高度,让大家深切体会到“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的千钧之重;拓展了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解深度,为地方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径;强化了广大干部“科学执政”的行动自觉。许院士“一头白发换来麦地金黄”的奉献精神,是对“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信念的最佳诠释,激励大家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久久为功,扎实做好种业振兴、耕地保护等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科普中原说”是河南省科协着力打造的高端科普品牌,旨在聚焦科技前沿与社会关切,通过院士、专家们的权威发声,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本期院士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在每位听众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更凝聚了依靠科技创新端牢“中国饭碗”的广泛共识,为中原大地的发展注入了宝贵的智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