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先烈荣光,传承阅兵精神 郑州经开区实验小学举行烈士纪念日主题活动

金秋九月,清风载敬。在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为引导学子铭记革命历史、传承英雄精神,9月29日下午,郑州经开区实验小学报告厅内“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到两位曾参与九三阅兵的女民兵刘晨同志、于知言同志,为学生带来一场题为“致敬先烈荣光,传承阅兵精神”的讲座。

经开区明湖办事处工作人员、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司岚岚、校长郭歌共同参与。

红领巾映初心,礼仪传敬意

活动开场前5分钟,校门口已涌动着温暖的期待。学校领导与礼仪队学生身着整齐服装,早早等候在门口,目光投向嘉宾到来的方向。当两位女民兵同志迈着挺拔的步伐走近时,礼仪队学生立即上前,双手捧着鲜艳的红领巾,认真为她们系在胸前。“老师您好,欢迎您!”学生清脆的问候与胸前飘扬的红领巾相映,不仅传递着全校师生的诚挚欢迎,更让“尊重英雄、学习英雄”的种子在少年心中悄然扎根。

主旨明初心,致辞蕴厚望

下午时分,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意气风发的新时代,先烈的鲜血铸就了民族脊梁,而像女民兵同志这样的奋斗者,正用行动续写着责任与担当。”主持人缓缓讲述活动背景与意义,当提及九三阅兵中女民兵方阵“铿锵玫瑰”般的风采时,台下响起阵阵赞叹,庄重的氛围悄然弥漫。

随后,副校长冯灵上台致辞,既对两位女民兵的到来表达热烈感谢,更向在场学子深情寄语:“我们期待,我们也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先烈的牺牲中读懂 ‘家国’ 的重量,从阅兵精神中学会 ‘坚持’ 的意义,把对英雄的崇敬转化为勤奋学习、锤炼品格的动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

国歌扬赤诚,影像忆英魂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随着《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响起,“致敬先烈仪式”正式开始。全体师生肃立,目光坚定,嘹亮的歌声响彻报告厅,每一个音节都饱含着对祖国的赤诚、对先烈的缅怀。国歌结束后,全场仍保持着片刻的静默,这份安静里,是对革命先辈最深情的追思。

紧接着,一段简短的革命先烈事迹影像在大屏幕上播放:从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到用身体堵住枪眼的黄继光;从抗日战场上的英雄儿女,到和平年代为使命牺牲的烈士……一幕幕珍贵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让不少同学悄悄红了眼眶。

“原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这么多英雄用生命换来的。”一位同学轻声感慨,而这样的感悟,正是对“缅怀”最好的诠释。

阅兵故事暖,互动话担当

“站军姿时,汗水顺着脸颊流进眼里,我们也不能眨一下;踢正步时,鞋底磨破了好几双,大家还是咬着牙坚持……”在最受期待的“分享互动环节”,两位女民兵同志用平实却有力的语言,讲述九三阅兵背后的故事。

她们回忆起训练场上的“魔鬼时光”:每天清晨五点起床训练,深夜还在调整动作细节;为了保证方阵整齐,每个人都要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踢腿角度;阅兵当天走过天安门时,听到群众欢呼的瞬间,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骄傲的泪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信念支撑着我们,在每一天的训练里,再苦也不觉得累了。”女民兵同志的话刚落,台下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互动提问环节更是热闹非凡。“姐姐,训练时想放弃怎么办?”“阅兵当天最让您难忘的是什么?”“你们平时的训练是怎样的?”同学们纷纷举手,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敬佩。女民兵同志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还鼓励大家:“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不服输’的信念,就一定能做好。”亲切的交流让报告厅里暖意融融,榜样的力量也在问答间悄悄传递。

礼轻情意重,精神永传承

互动环节的余温尚未褪去,活动便进入充满心意的“感恩与传承环节”——这一次,是学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向心中的榜样致敬。

两名学生代表捧着精心准备的礼物缓缓走上台:一份是装裱精美的肖像画,画中是两位女民兵身着军装、昂首挺胸的模样,眉眼间的坚定与风采被细腻的笔触精准勾勒;另一份是两束盛放的鲜花,花瓣上还带着淡淡的水汽,透着少年们最纯粹的心意。“姐姐,这是我自己画的画,上面是你们走过天安门的身影,谢谢您让我们知道坚持的意义!”其中一位学生代表捧着画,声音带着些许紧张却格外真诚,“我们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做有担当的人!”

两位女民兵同志轻轻握住学生的手,目光里满是感动,“看到你们这么有朝气、有敬意,我们特别开心,我相信同学们以后会更加优秀!”简单的对话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满是两代人之间“责任与传承”的无声接力。

合影存暖意,初心再出发

“三、二、一!”随着相机快门声响起,全场师生与两位女民兵同志在报告厅内定格下一张温暖的大合影。同学们挺直腰板,脸上带着微笑,女民兵同志站在队伍中间,红领巾在胸前格外鲜艳。这张照片里,有庄重的敬意,有青春的活力,更有“英雄精神永相传”的美好期许。

先烈从未远去,精神永远鲜活。此次烈士纪念日主题活动,不仅让学子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的温度,更让“责任”“担当”“坚持”的品质深入人心。未来,实验小学教联体将举办更丰富的活动,加强家校社的共建合作,共同为学生创建全面发展的平台。

(图文 宋佳兴 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