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不能少了抗疫这堂课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相关实践探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新学期临近,如何上好劳动教育这一课让不少教育工作者颇费思量。笔者认为,不妨从引导学生理解、践行伟大抗疫精神入手。

这个夏天,全国多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随之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疫”斗争中:医护人员一如既往地冲在救治、防控第一线;公安干警和社区工作者们不惧风雨,为抗疫提供安全屏障、生活保障;广大志愿者竭尽所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中不乏教师和青年学生……在这场斗争中,他们都是最敬业的劳动者、最勇敢的奉献者。

防疫抗疫钢铁长城的铸就,离不开这些无畏的逆行者在普通岗位上的默默奉献,用劳动创造奇迹,他们理应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

时下,我们看到一些青年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缺少基本的劳动习惯。有的对未来职业没有明确目标和规划,有的羡慕“不劳而获”的生活,还有的尚未走进社会竟已喊出“躺平”的口号。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引导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同时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培育劳动情怀,是对这个群体进行劳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起健康正确的偶像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未来发展紧密连接在一起。对此,抗击疫情中那些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无疑是很好的榜样。

同时,青年学生未来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尤其需要具备爱岗敬业、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担当精神,这样的精神与伟大抗疫精神在内核上也是统一的。

抗疫这场人民战争,是我们共同见证的,每个人都身处其中,都有自己难忘的经历和体悟。正因为如此,弘扬抗疫精神,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用鲜活的抗疫故事感染学生,更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共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发掘榜样的力量,我们也应该从抗疫实践中看到,劳动教育有多种形式,生产劳动只是其中的一种。例如,抗疫期间,大量青年学生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这为劳动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抗疫中的志愿服务很多有着做中学的意味,是创造性的劳动,参与其中的青年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真切感受到工作的意义,进而生发出工作动机和奉献精神,生发出对未知的思考。教师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加深对劳动内涵的认识。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孙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