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新语·张迎春】铸魂育人,上好时代新人思政课!


    主持人:总书记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党和人民艰巨的育人之托,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张迎春老师做客演播室,请她和我们分享一下她的育人心得!

    主持人:张老师,您还记得当初您是怎样成为思政课教师的?

    张迎春:小时候总有“女侠”情结,睡在地上数星星的时候,总幻想着自己是一“女侠”,哪天从空中飞下:除暴安良,伸张正义。这辈子武功是废了,只有另辟蹊径,拯救人的灵魂了,于是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主持人:曾经后悔过这个选择吗?

    张迎春:不曾动摇,到现在为止仍乐此不疲。

    主持人:工作的过程中是什么激发了您一直保有这样的工作热情?

    张迎春:专业的缘故、职业的习惯,让我很容易就走进学生的内心,所以也一直在担任班主任工作。这种工作热情主要还是来源于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学生,一节节生动的课堂,一个个天真烂漫的笑脸...学生毕业了,闲暇时我常会拿着一张张毕业照,端详他们的毕业笑脸,有时候自己笑着笑着就哭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故事浮现眼前,也觉得这个职业真的很神奇,和一群群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相伴相知那么长时间,离开了留下无尽的思念……这样的感觉只有教师这个职业才有吧!!!

    一句句闪着光芒的思想,总是那么令人激动,这种思维的碰撞有时候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一次次意外的收获,总是那样令人感动:今年教师节,孩子们的贺卡中这样写道:“春姐,这是认识你以来第一次不在你身边给你过节,虽然知道你身边有学弟学妹们陪着,但没有我的日子,你的心里总会有一丝丝的孤独吧!既然我人不能至,就让我的思念和味道飞回你的身边……原谅我用这节政治课给你写了这封信”,这些都是孩子们给的……

    主持人:所以,您对做思政课教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张迎春:去年在总书记会谈了思政课教师之后,虽然我没机会去,但也非常激动,觉得有一种自豪感在里面,更有一种从事多年思政教育,与主席英雄所见略同的豪迈感,同时也受我们校长“人皆英才、人人出彩”这种理念的启发,提笔写了《思政教师要做新时代教师中的“白富美”》,发表在中国德育杂志上。提出思政教师作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者,更要先做到:为人清白——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想要富——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人格要美——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其次,虽然思政课无论哪一个选拔阶段都要考试,但思政教师不要被这门课的考试功利性牵着走,要更具实践价值、更体现人性关怀。所以思政教师的每一节课,都要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在学习《自由平等的追求》一课时,我们播放了一段领导视察学校防疫工作的视频,其中一个行为——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进门都要接受登记和体温检测,学生说这就是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的体现;还有复习《我与社会》一章节时,我分为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与社会规则中,我举例了一些明星在高额的收入面前偷税漏税,学生愤愤不平,咬牙切齿;第二部分我与社会发展中,当我举例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出现的新科技时,学生啧啧赞叹不已;在第三部分我与社会责任中,当看到全城网友接力转发,帮助失主寻找丢失的耳蜗、李芳老师奋不顾身救下车轮下的学生而自己丧命时,他们自觉默哀一分钟;这种课堂的感悟和情感的升华应该是思政课的应有之义吧!

    主持人:您觉得,自己学生时代的思政课和现在的思政课相比,有哪些异同?过去和现在的思政课的意义、价值又有什么差别?

    张迎春:我那时候的思政课纯属背诵课,那时候追求“背多分”,知识概念也只停留在知道的表面功夫上。所以思政课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有时候还没太闹明白。如学到“社会主义优越性”,当时啥叫社会主义就不明白,就更别提列举优越性了。

    但现在思政教育就像上面我举的两节政治课,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如这次新冠疫情,对比两种制度的国家处理方式的不同,一目了然就明白了:啥是公有制?啥是私有制?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表现在哪儿?不但完成三维目标,还非常注重培养自己的学科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培育具备这种素养的公民,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担当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主持人:在此次疫情期间,我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有了许多的变化,增加了更多移动互联的教学形式,例如战疫云课堂等等,那么您对这样的方式持怎样的看法?疫情结束后的正常线下教学有借鉴意义吗?

    张迎春: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共享(能同时共享到其他优秀教师的经典课例)、教学资源丰富(更好的挖掘网络教学中的实践资源,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过程互动性强等优势,更方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如:我们讲中华民族精神之“小我”与“大我”时,我们连线了当时正在抗疫一线的学生父母,让学生更加坚信了团结与信仰的力量,我们也经常用推出战役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方式。

    您觉得这些教学形式的改革对思政课有影响吗?或者说会对学生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有一个比较好的引导作用吗? 当然有的。实例性、互动性的教学更生动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相印证,能让理论的内容更具有说服力。课堂参与度高,更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不仅达到掌握必备知识、锻炼关键能力、培养学科素养,更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 Q:

    主持人: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您可否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为我们说说贵校思政教育的特色之处?效果如何?

    张迎春:去年,我和我们学校原来经常做学生思想教育的书记一起在河南教育期刊上发表了关于我们学校思政老师们采取的《三大策略,让我们的思政教育灵活有效》的文章。

    我简单介绍一下主要内容吧:

    策略一:立足道法课堂主阵地 开展特色时政教育课程

    1.课堂5分钟时事论坛

    每节道法课课前,用5分钟时间,由1名学生讲述近日来的国内外大事。教师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积累时事,例如要求学生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查阅等。

    2.自编 “时政小报”

    一周最有价值新闻评选过后,我们注意整理时事,进行自编时政小报。

    策略二:拓宽德育渠道,开发德育资源

    1.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报刊栏创造氛围

    2.开展有关时政德育知识竞赛活动

    3.开发实践性的德育校本课程,如:模拟法庭等

    策略三:通过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落实知行合一的德育理念。

    如:唇枪舌剑辩论赛、走进法庭、我是小法官、我是环保小卫士、时事小编剧等,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性学习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真正将我们的时政教育所倡导的时政素养从课堂走进生活的重要渠道。

    这三大策略的实施,让德育效果也较为明显: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知道的多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了(犯错误尤其严重错误的少了),文明礼仪素养明显届届攀升,学生的演说、动手、思辨等能力有大幅度提升,遵规守纪、懂法知法守法的意识增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得越来越好!

    在思政教育课中,您是如何引导学生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思政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有源头活水:那就是以时代发展中的大事件为契机,不断体悟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比如这次新冠疫情中所体现出的团结统一、创新进取、爱国奉献的中国精神、坚持人民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以及短短几天内一个个拔地而起的抗疫医院和一时间齐聚武汉的最美逆行人的中国力量,是最最有力的证明!!!我们思政课上就可以不断    通过这些视频资料、亲身体验以及身边的战役英雄访谈活动等来强化这些核心价值。

    主持人:教师有信仰,教育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所以说:教育是门技术,如何上好时代新人思政课更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