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河南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根据公布的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现在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河南新高考将实行“3+1+2”模式。
“3+1+2”即考生要选择的高考科目。
“3”是指3门统一高考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全国统一试卷,不分文理科,成绩当年有效,每年按国家统一安排进行。
“1”是指选择性考试科目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出1门首选科目。
“2”是指选择性考试剩余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任选出2门再选科目。
考生的考试总成绩依然是750分,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1门首选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100分,2门再选科目使用等级转换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从河南新高考的科目设置中,明显能看到,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总共有12种组合可选择。
01语数外+物理+政治、地理;
02语数外+物理+政治、化学;
03语数外+物理+政治、生物;
04语数外+物理+地理、化学;
05语数外+物理+地理、生物;
06语数外+物理+化学、生物;
07语数外+历史+政治、地理;
08语数外+历史+政治、化学;
09语数外+历史+政治、生物;
10语数外+历史+地理、化学;
11语数外+历史+地理、生物;
12语数外+历史+化学、生物。
在以往高中选科时,只有文科和理科两种固定选择。
而在新高考模式下,学生可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给了孩子们更丰富的选项。
但是,面对太多选择,很多学生反而不知道如何选择。
再加上各高中在实际安排中,特别是协调选科后的课程及教室时,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师资不均衡、走班上课的教室不够……
一位高中教学校长透露,选科之后,走班上课,老师比以往只分文理科时更忙碌。
学生和家长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毕竟新高考的多种选项,一旦选择,则牵动着两年后高考的成绩。
“即便学生、学校、老师、家长都需要努力适应,新高考依然打破了文理分科的壁垒,能让更多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去选择,值得大家期待。”这位教学校长说。
据了解,目前郑州已有部分学校完成选科,但更多学校在调研、学习以及考试阶段。
学校希望通过不止一次的考试,让学生能把自己的优势或短板,看得更清楚。
所以,通过观察,考学君发现,实际上,学生面临的选择或许并没有那么多,但是,依然可以通过一些选科技巧,选出更适合自己的组合。
03 选科这样做,优势更突出郑州学生面对新高考,如何选科才能更合理?
一位不愿具名的郑州高中名师给出了两点建议,他认为做到这两点,就能保住学生的优势,避开自己的“短板”。
一、尽可能多地参加测试。
经过多次测试,学生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擅长的科目和“瘸腿”科目。
选用“剔除法”,轻松治好学生的“选择困难症”。
也就是说,学生选科时,不要先考虑自己擅长的科目,而是要先剔除再选科目中自己的“短板”科目。
依次剔除“短板”科目、“一般般”科目,再结合“3+1+2”的配置,产生的组合就能最大限度保留学生的实力。
二、提前了解专业的报考要求。
报过高考志愿的家长都知道,许多专业对高中选择的科目有限制。
比如医学专业,一般都要求高中生选择生物学。
所以,家长应该替孩子提前搜集一些专业的报考要求,避免“踩坑”。
而学生呢,在选择一门学科之前,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将来想报考的专业,这样做才能最大程度保证高考后能报考自己的心仪专业。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同一专业,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要求,学生选科时要擦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