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河南省四届中小学“最美大课间”“一校一品”评选结果(教体卫艺〔2020〕29号),郑州经开区外国语小学以舞蹈特色获得河南省第四届中小学体育艺术“一校一品”示范学校。消息传来,全校师生欢欣鼓舞,更为所有参加舞蹈课程的孩子们感到开心。
外国语小学以多元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重视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的舞蹈课程,如绽放的花朵,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课程设置——孕育舞蹈的沃土
在课程设置方面,外国语小学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尤其重视学生的美育教育。
舞蹈课程作为其中之一,开设以来,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学校成立专门的舞蹈教师团队,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的课程,提供专门的教材,为孩子们学习舞蹈提供了全面的支撑和保障,为舞蹈人才的培养孕育了肥沃的土壤。
舞蹈社团—— 浇灌舞蹈的雨露
2014年,学校成立了“舞与伦比”舞蹈社团,从各班参加舞蹈课程的学生中挑选人才,为有舞蹈特长的孩子们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多次的外出比赛,也让孩子们见识了更大的舞台,欣赏到更丰富的艺术形式。在各级舞台上展现风采的同时,他们也提升了艺术素养,培养了自信心。很多学生通过舞蹈变得更加自信开朗,更加热爱生活,对艺术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几年来,舞蹈社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舞蹈《踩泥》以独特的中原风情、新颖别致的编排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表演,舞出了孩子们对黄河母亲的眷恋。每次演出,都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奖项。从学校的舞台到国家级的舞台,囊括了区级、市级、省级的奖项,最终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摘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除此之外,社团编排的其他舞蹈也小荷露出尖尖角,《我有一双小小手》获得经开区舞蹈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小辫甩三甩》获得经开区舞蹈比赛一等奖第二名;《弄堂记忆》获得经开区舞蹈大赛一等奖,受邀请参加河南省春晚的演出、“小桃李”河南省选拔赛特等奖;《泳气》参加了“与舞蹈在一起”比赛金奖,受邀参加经开区春晚的演出;《蒲公英的远行》参加“与舞蹈在一起”比赛金奖、受邀参加经开区春晚的演出 。
音乐课堂—— 伴动舞蹈的音符
在外国语小学,舞蹈不是种在温室的花朵,校园的课堂上随处都能见到她婀娜的身影。音乐课上动听的音符,正是舞蹈最好的伙伴。
在一年级的《小青蛙找家》这节课上,让孩子们模仿小青蛙的叫声、动作边跳边唱,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舞蹈成为低年级音乐课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让孩子们对上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年级的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加上了彝族的舞蹈元素,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民族文化,方便孩子们记忆歌词,同时增加了音乐课的趣味性,培养了孩子们对舞蹈的热爱。
三年级的音乐欣赏课《糖果仙子舞曲》,加入了芭蕾舞的基本动作,让学生认识了芭蕾舞,引导学生创编自己的芭蕾舞动作,在体验与模仿中感受“糖果仙子”的音乐形象。
在四年级音乐欣赏《故乡是北京》教学中,引入京剧《卖水》片段,从念白、台步、到眼神,眼神灵动、嗓音甜脆,配合扇子、手绢的表演,活画出天真可爱的小丫鬟形象。
高段学生对流行歌曲有浓厚的兴趣,结合这一特点,音乐老师们将时下流行的杯子舞、手指舞、身体节奏舞融入到歌曲中。伴着《夜空中最亮的星》《你笑起来真好看》等流行歌曲,师生边唱边跳,舞蹈成为音乐最好的伙伴。
文化节日—— 收获舞蹈的明珠
作为外国语小学最重要的节日,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节为孩子们搭建了各种才艺展示的平台。舞蹈,作为学校的艺术之花,每年都绽放在文化节的舞台上,迎接各方嘉宾赞许的目光。
2019年的国际文化节,杨雨佳老师编创的原创舞蹈《迎宾舞》,孩子们用古诗颂唱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用中国古典舞的形式弘扬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各班布置的文化展馆里,各种形式的舞蹈风姿各异。
除了文化节的大舞台,学校的其他节日、班级活动中,也常见到舞蹈的身影。教师节,孩子们编排歌伴舞《感恩的心》感谢恩师;科技体育节班级展示,孩子们跳起健美操,展示运动之美;读书节,孩子们吟唱《三字经》,配上古典舞,展示经典的魅力;元旦联欢,孩子们跳起《小花旦》,俏皮灵动的扇子舞传达出与戏曲的意蕴悠长。
未来日子——续写舞蹈的幸福
舞蹈,这一粒美的种子,已经深埋在外国语小学孩子们的心中,成为一个美丽的梦想,一个追寻的目标。未来,这粒种子会在更多的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会有更多的孩子点亮这个梦想,寻找到更美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