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新语·汪林楠】加强学习 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讲好故事 筑牢学生思想道德根基



    主持人:青少年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蒙以养正,圣功也。”,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可以说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主持人: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汪林楠做客演播室,请他和我们分享一下他的教育心得。

    主持人:当初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又成为了一名思政课教师呢?

    汪林楠:是因为受到我的两位语文老师的影响。大家都知道,教师的作用是教书育人。教书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育人却是在一言一行之间进行的。记得那是中考前一个月,各种考试几乎天天进行,有一天语文老师张老师把我们四个同学叫到办公室,我是唯一的一个女生,成绩也很好的,我觉得很没面子。老师让我们互相传看试卷,我看到其他同学的试卷时,我认不清他们写的是什么?字很乱,但我拿到我的试卷时,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那一刻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我的字原来那么难看,卷面那么乱,羞愧难当。我都不知道这么多次考试,老师是怎么改的,心里很难过,但真的,当时我的人生感觉出现了一道光,这道光是我的老师给我照亮的。

    而另外一道光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照亮的,那节课周老师叫我们读课文,轮到我,我读完后,周老师问了我家是哪个地方的?之后她没有点评我读的如何?而是讲了方言的问题,各个地方的方言特点,很生动有趣。她说她是如何纠正自己的方言的等等?我知道她在教我,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我说话是有方言,是有很大问题的。我也用了周老师的方法,虽然没有去背新华字典,但我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背去记,现在我的字和发音虽然没有那么好,但真的好了很多。

    这就是我选择教师的原因,老师可以用她的智慧改变着孩子的一生,用她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老师是在为孩子指明方向,种下希望,我也要去给孩子们心里种下那颗向着光生长的种子。

    做思政老师也是有原因的,我当时想学教育心理学的。觉得这个专业和我选择当老师的初衷一致,离学生的“心”最近,但后来我的老师说思政课是一门思想教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今我也不后悔我的选择,特别是在大学接触到了那么多这方面优秀的老师,我更加喜欢我的专业和我的职业。

    主持人: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您认为目前的思政课建设应该抓好哪几方面?

    汪林楠:各种文化冲击的当下,青少年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现在的孩子在劳动观、社会责任感、学习观、金钱观等方面认知不容乐观。思政课在这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所以要做好课程内容统筹安排,要符合学情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初中八年级上册的课程安排就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相关内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单元《承担社会责任》,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此外时政材料要选的得当,符合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认知水平的发展。

    而思政课就要利用好这些课程设置,认真的搜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等现实素材。循循善诱的讲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以此增强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的认同感,厚植他们的家国情怀,把他们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关键就是要教育引导好青少年,筑牢他们的科学信仰根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才兼备,都是把“德”摆在了第一位,而思政课就要勇于扛起这面大旗。

    主持人:2014年,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说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特别是要抓好青少年等重点人群,您能说说为什么办好思政课成为现阶段的重中之重呢?它有着什么重要的意义?

    汪林楠: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网吧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网络开始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但现在的青少年却被称为“网络原住民”, 他们是伴随着信息化发展而逐步成长的。可是由于他们涉世未深、辨别力弱、抵抗诱惑能力差,所以极易为网络不良信息所“撂倒”而误入歧途。那怎么办?这就是办好思政课的原因之一,办好思政课是抵御网络不良信息侵袭的迫切需要。

    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青少年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袭。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当然,消除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要通过循序渐进地开设思政课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其中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各有一课的内容带学生认识网络,七年级的《网上交友新时空》和八年级的《网络生活新空间》,增强他们抗“病毒”的“免疫力”,让他们养成文明上网、理性发声的良好习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侵袭,从而避免因价值观缺失或不当而导致的行为选择困惑或混乱。

    此外,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时期,所以极易为外界思想观念所左右。

    一个国家的青少年是否有良好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生机活力。无论哪个国家,青少年永远都是其源源不断的竞争力,也是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一个重点人群。谁赢得了青少年,谁就赢得了未来和希望。

    主持人:“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您认为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汪林楠:“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也要向我的老师一样,用“真情”感染我的学生,用“真言”教育我的学生,用“真心”关注我的学生。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思政课老师更要严于律己,要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榜样,要堂堂正正的做事,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主持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其中最活跃的群体,所以我们的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那么如何推动思政课改革呢?您平时在教学中有哪些创新之处呢?

    汪林楠:很多学校在思政课上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取得了积极成效。

    我们八十五中学在这方面更加注重以案析理,把最新的、最热的新闻热点引入课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发展的情怀。同时提高孩子们国家使命感,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就比如说,9月14-20号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郑州举行,我们就开了一个这样的专题课程,孩子们参与感很强,一是国家级的活动在郑州举行,孩子们有自豪感和认同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参与感就会更强,教育效果就会更好。所以要说创新的话,我们的课堂素材会更注重挖掘本土的,关注度高的热点来进行以案析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畅所欲言。26号就是电影节百花奖也在郑州举办的,我也会就此进行关于文化的专题探讨。

    主持人:在您的课堂上有没有出现过让您影响深刻的故事或者同学?能讲讲当时的情形吗?

    汪林楠:说到这样的情节,我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过,就是孩子们一次一次的让我感受到孩子们的纯真和善良。

    记得,有一节课讲孝敬父母,可能在我们的潜意识之中,现在的孩子这个方面的认识是不足的,也体会不到父母养育我们的辛劳,但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我给大家播放了“洪战辉照顾父亲,背着妹妹上学”和“板车女孩”黄凤的事例,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孝敬父母和怎样孝敬父母?有的孩子也问了一些问题,比如现在年龄还小,要怎样孝敬父母呢?妈妈说了只要我把学习学好就是孝敬父母的问题。这些生成的问题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在认真思考,与他们的认知发生着碰撞和冲击,也可以看出思政课真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最让我感动的是下课后,班里一个特别阳光、开朗、善谈的小姑娘找到我,说老师我想和你说点事情,没想到她和我说了很多家里的情况,她有一个双胞胎的姐姐,但出生时有点问题,智力发育迟缓,现在只能在老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爸妈带她和哥哥在郑州求学。她知道父母十分辛苦,姐姐将来还要人照顾,所以她一定好好学习,为父母分担,姐姐将来她照顾,说了很多。我知道她能有此认识,说明我的课就是成功的,最起码在育人方面。要走的时候她说老师我以后有心事能去找您吗?我也知道这一刻开始“师徒”二字才真正成为我们的纽带。

    主持人:选好故事是重点。老师们普遍认为,最难的是选故事,每次备课要费很大功夫,查很多资料,才能选好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故事。怎么才能克服这样的困难呢?

    汪林楠:这一点的确是很浪费时间的,既要与时俱进,还要政治方向明确,又要与课本内容要贴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绝对禁止随意漫谈。另外就是平时要注重搜集资料,关注国家社会发生的新闻热点,进行归纳、总结、分类。

    发现好的素材就提前放在适合的课程里面,这样省了很多选材的时间。还有就是重大纪念日或是事件的时候,无论与课堂内容有没有关系,也要引进课堂,比如9月18日,九一八纪念日,当时我在讲“合理利用网络”,但也要和大家一起分析“九一八”纪念日的重大意义以及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承担起振兴中华的使命?抓住机会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思政课无处不在。

    主持人:故事选择好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呈现,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是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关注的问题。如何才能用故事打动孩子们,发挥故事的教育性呢?

    汪林楠:这个也是我们思政老师思考的问题,故事何时呈现、如何呈现也是有讲究的。有些课你可以直接视频资料引入,直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你要用文字、图片资料引入,慢慢引导孩子深度思考。同时我们基本会根据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素材,比如两会期间,我们会把两会的内容引入课堂,当然也会把学生喜欢的明星偶像引入课堂,比如讲《青春有格》那一课时,正好是王源吸烟事件上热搜的时候,而王源又是现在青少年喜欢的,我就大胆的把王源的案例带进我的课堂。但却不能直接把吸烟这件事播放给大家,会让喜欢王源的孩子反感,他们会觉得你在诋毁他的偶像,甚至导致他们会不喜欢政治课。

    所以如何引入就很关键,而我的处理就是,先放了一段“我是唱作人”节目中王源唱作的歌曲《滚烫的青春》,很嗨的,歌词也很励志,然后我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喜欢他的孩子们很激动,其他孩子也对他的才华吸引,开头效果就达到了。之后再插入吸烟事件,孩子们也知道老师是在客观分析事件,而不是在攻击他的偶像。本节课教育效果非常好,孩子们知道了,要正确追星,青春要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结束语:理论是灰色的,但故事之树长青。作为思政课教师,更要善于从色彩斑斓的生活中,选取蕴含“道”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灰色之理论,吸取文化之精华,塑造高尚之人格,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要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汪林楠老师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她正像她的老师一样,用“真情”感染着学生,用“真言”教育着学生,用“真心”关注着学生!